2020年 mü-nest 社長私心推薦 My Favourite 9


2020年有多難過,不用說,深信你我也都有切膚之痛。真的很難想像,如果沒有了音樂,2020年我們到底要怎麼捱過?所以,還是不多說了,私心推薦給你9張陪伴了我度過這猶如過山車般一年的專輯。

(為什麼9張?因為9張就可以構成一張完整的圖啊,哈哈!)

 

Kiln – Astral Welder。

1. 《Astral Welder》/ Kiln

如果在2020年你就只能讓我推荐一張專輯的話,那絕對是 Kiln 的這張《Astral Welder》了。來自美國密西根的這個3人組合,沉寂了7年後回到 Ghostly 廠牌,發表了這張好聽到飛的《Astral Welder》(星體燒焊機 – 超屌的名字!)。 Kiln 在90年代初成立時,玩的是如假包換的氛圍音樂。經過10數年的演變後,來到了2013年的那張《Meadow: Watt》,他們才把樂隊自己所屬的獨特聲音,給完整地確定下來-那時, Kiln 已經進化成一支曲風遊走在 IDM、氛圍、後搖、電子、環境採樣、流行之間,難以被定位的樂隊了。 2020年的這張《Astral Welder》,就是在這個獨特且混雜的曲風上,以更具野心和實驗精神(其實更像嬉戲)的方式,繼續玩出新花樣:首先他們先創作出一個16或32小節的 loop ,然後以各種聲響與環境採樣慢慢地堆砌和鋪陳至最大密度後(大概是一個30秒至60秒的段落),再設想如何以傳統的編曲方式,把它(們)剪裁編制成一首完整的音樂。

開場曲 <Mud Dauber> 在電子聲效前奏後,接下我們的身體就只能不由自主地任由它舞動了。 <Oceantumblers> 則是由一段老舊錄音裡的破吉他旋律來主導,一首張力十足後搖式曲目。來到 <Beachglass> 就展現出有機式 IDM 的超凡魅力所在。私心愛曲 <Open Field> 只用兩個簡單而優美的鋼琴和弦來當主幹,再由環境採樣編制成的節拍,徐徐推成一篇美不勝收的音樂詩篇。聽著這張專輯裡各種妙不可言的聲音與自得其樂的冒險/嬉戲精神,你幾乎完全可以想像到 Kiln 在做這張專輯時手舞足蹈的畫面- 那彷彿就在提醒我們,原來我們周遭還有許許多多等待被發掘的新事物,新體驗。

Olafur Arnalds – Some kind of Peace。

2.《Some Kind Of Peace》/ Ólafur Arnalds

相較於在 Erased Tape 廠牌發表的作品,總覺得 Ólafur Arnalds 喬遷到 Mercury KX 廠牌所發表的作品更顯得得心應手\渾然天成 – 包括了他這張最新專輯《Some Kind Of Peace》。其實這張專輯的創作實驗度,跟上一張《Re:member》同樣高:每個在主鋼琴彈奏的音符會因聲音設計程序而在另外兩個鋼琴裡隨機產生出兩個不同的音符,繼而拼湊成旋律。可是這樣完成的最終旋律線條,竟然是如此有機、細膩和動聽。再加上唯美的弦樂、人聲和精緻的電子聲響,首首都是美得掉淚的樂章。私心最愛的曲目,是他和 JFDR 合作的 <Back To The Sky>。這首歌有著鬼魅般攝人心魄的美麗。JFDR 的歌聲是我個人覺得即使是在冰島也是出類拔萃的。她在這首歌裡自問自答似的演唱,乍似平靜,其實暗伏的卻是對逝去的人兒萬千牽絆而卻又不得不放手的複雜情緒。聽著聽著,眼眶又再次微濕起來。

JFDR – New Dreams。

3.《New Dreams》/ JFDR

冰島歌手 Jófríður Ákadóttir 其實有好幾個分身。其中較廣為人知的,乃是她屬於 Samaris、Pascal Pinon 的其中一員。反而她的個人音樂單位 – JFDR,有點陌生。 JFDR 走的是實驗流行路線,大概有點像集 Samaris 的電氣和 Pascal Pinon 的旋律予一身的感覺。這張《New Dreams》,相較於她2017年的那張處女專輯《Brazil》里火候略顯不足之感,給人的感覺就是:啊,終於完整了! 編曲、旋律、演唱,都有確定的方向感,因此聽起來就顯得信心十足,彌補了《Brazil》裡的若有所失。新專輯裡她歌聲的堅定與釋懷,配搭著冰島式的電氣編曲,以及憂傷的 neo-folk,完美展現出這位才25歲的女音樂人讓人咋舌的才華。

Jonsi – Shiver。

4.《Shiver》/ Jónsi

權威音樂評論網站 Pitchfork 對這張專輯的評論下手下得相當狠。但是,誰在乎呢?我確定 Jónsi 也不會在乎。《Shiver》裡的 Jónsi ,絕對不是我們在 Sigur Ros 裡所熟悉的 Jónsi。加入了AG Cook(著名電子音樂廠牌 PC Music 的主理人)作為唱片製作人兼共同創作人,這張《Shiver》將 Jónsi 的個人音樂推向了一個新的領域,進一步模糊了實驗音樂和流行音樂的交界處,讓人驚艷不已。 Jónsi 柔和的吟唱,在優美而明顯的旋律線條牽引下,遊在不按理出牌的編曲裡,碰撞出讓人激賞的耀眼火花!邀來 Cocteau Twins 的 Elizabeth Fraser 和瑞典流行巨星 Robyn 助陣,也反映出這張專輯欲達至雅俗共賞的視野。欣賞完這張完成度極高的音樂作品輯,很難想像這其實這只是 Jónsi 的第二張個人專輯啊。

Caroline Polachek – Pang。

5.《Pang》/ Caroline Polachek

也不記得是怎樣遇上 Caroline Polachek 了。大概是從 FKJ Twigs 的歌單吧?雖然這張《Pang》是她第一張以個人原名發行的專輯,可是卻遠比她那更著名的二人 synth-pop 組合 Chairlift 的所有專輯都來得更好聽、更耐聽。《Pang》初聽時,感覺其實只是還好。可是多聽幾次後,天啊,就完全被俘虜了 – 它甚至讓我想起了已經被捧上神颱的 Frou Frou 的那張《Details》! 簡單、直接、不落俗套的 electro-pop ,加上上乘的旋律線條,再由有點個性的唱腔來承載著 (是的,又想起 Imogen Heap 了),流行音樂本該就是要這樣美好。其實《Pang》是在2019年10月以數碼形式發行,所以技術上不算是2020年的作品。不過它在2020年才發行實體,所以擦個邊,也在這裡推薦! (其實是社長自己太喜歡啦,哈哈~)

鹿比∞吠陀 – 彼岸。

6.《彼岸》/ 鹿比∞吠陀

波斯詩人魯米曾說過:「傷口是光進入你內心的地方」。告別了之前的暗黑、不安與焦躁,《彼岸》彷彿是爆裂後從裂縫裡導入的那一道光。《彼岸》乃是2016年金音獎最佳電音專輯得主 – 鹿比∞吠陀 (Ruby) 的第三張專輯。它以「二元對立」為主題, 闡述恆久嚮往卻抵達不了的心靈/精神彼岸。音樂里頭大量的 reverse 音效也恰恰襯托出這個「對立」主題的含義 – 同一個音源,卻往兩個相反的方向前進,繼而形成了彼此永遠也到不了的彼岸。這張專輯收錄了8首非常值得反复聆聽的細膩電子音樂。有靜謐的,也有 trippy 的。在曲目與曲目之間玩味的連接,與樂章裡的畫面感和空間留白,更展現出 Ruby 從配樂工作裡鍛煉出來的絕佳功力。  Ruby 說她在《彼岸》裡最大的轉變就是妥協 —— 對困惑的根源不再追究,繼而妥協。我想,也因為妥協了,才能有繼續前進的力量。因此,我們才有幸能夠看見 Ruby 讓人驚豔的這一面。

Khotin – Finds You Well。

7.《Finds You Well》/ Khotin

開始喜歡 Khotin,是在聽了他去年為 Teen Daze 混音的那首好聽到飛的《Drifts》開始。而這張《Finds You Well》是他在 Ghostly 廠牌發行的第一張正式專輯。 A面展現的是以節拍為中心的輕憂鬱弛放素材,而B面則沉迷於塵土飛揚、(微)走調的鋼琴氛圍環境中。

碟名《Finds You Well》取自一般英文通信的開場白。在疫情持續肆虐的時候,這句/張 《Finds You Well》看似微不足道的問候,其實更像是溫暖人心的祝福 —— 就像林悅的那本《失眠書》裡道不盡的晚安一樣。而此刻窗外月色正美,走過去把唱片換回A面時,才察覺原來已把它聽了三遍。就是這樣的一張專輯。

Goldmund – The Time It Takes。

8.《The Time It Takes》/ Goldmund

Keith Kenniff 的音樂單位 Helios 越陷越暗,再也回不去當初猶如坐在山丘上遙望昏黃地平線的氛圍了。倒是他的另一個音樂單位 Goldmund 還依然靜謐如昔。雖然來到這張《The Time It Takes》,純鋼琴的角色已經淡化,可是其音符與音符之間那獨特的空間美學,依然美不勝收。加重了弦樂和合成器的份量,讓空間呈現微微的壓迫感,醞釀出來的卻又是另一種韻味。聽這張時是讀著湊佳苗的《睡在豌豆上》,音樂與小說裡平靜安詳表明下那緩緩流動的不安感意外地吻合,一起聽/讀就變得更有趣起來。

Goldmund – The Time It Takes。

9.《Belum kata》/ Titikdingindamai

Titikdingindamai 是我一听就馬上被粉圈的馬來西亞本地團 — 來自沙巴亞庇(Kota Kinabalu) 的他們,以馬來語詩歌朗誦結合民歌(folk)演唱為樂隊的主要演繹風格,展現出濃鬱的文藝氣息之際,卻又能以平易近人、辨識度高的流暢旋律線條來為其串引鋪陳,在本地是相當難得的聲音。樂隊主要是以 Damai (主音、作詞),Titik (吉他、作曲),Dingin (吉他、作詞) 三人為主幹,另加五位樂手結合而成。

這張《Belum Kata》EP 是他們第一張正式的專輯,一共收錄了5首歌曲。 <Aku, dia dan dia>(我,他和他),<Hujan>(下雨),<Kami>(我們)皆是以兩把舒柔的原音吉他為主要樂器,配上一些細微的電子音效和原野採樣,為 Damai 讓人屏息的朗誦和歌唱鋪上恰到好處的淡雅背景。而 <Aku>(我) 雖然也是延續朗誦結合歌唱的演繹格式,可是這次卻以純熟的 band-sound 功架來詮釋,顯露出這班文青對音樂掌握的紮實功力。完場曲 <Menang>(勝利) 則是 EP 裡唯一的 song-based 曲目,也是他們目前唯一一首能在串流平台上聽到的歌。這首歌表現出 Titikdingindamai 並沒有局限自己為一個標榜文藝氣息的淳樸樂隊,他們玩起流暢動聽的 indie-pop 時,也一樣可以駕馭得得心應手 。


Wei

馬來西亞獨立音樂廠牌 mü-nest 的社長兼打雜小弟、老愛挑戰聽眾聽歌底線的放歌大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