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NYLIST #1︱披著電子樂外衣的搖滾樂

Gary Numan 不只一次在訪談中透露自己接觸電子樂的經歷。早期玩朋克的他對電子樂包括 Kraftwerk 的作品其實並不過電,認為那不過是冷冰冰的東西,頂多只能做些奇特的音效。直到有一次,他去了一家錄音室準備錄製音樂,看見角落有一台 Minimoog Model D,便隨手一彈,怎知那台小鍵盤竟發出巨大的聲音,整間房子都震動了,他也嚇了一大跳。Gary Numan 每次說到這個情節時,總是露出一臉驚訝的表情,彷彿當日的事歷歷在目。對他來說,原來電子樂有如此強大的力量,他的確是被啟發了。

這也造就了這張《The Pleasure Principle》的出現,一張當年聽起來充滿未來感的唱片。以 Gary Numan 的說法,他要做出人性化的電子樂,而不只是冷酷的聲音。

雖然這麼說,Gary Numan 當年還是化著濃妝,一頭藍髮,穿著筆直的套裝,冷酷又面無表情的站在舞台上,演唱他新發現的音樂。音樂依然是冷酷的,但卻有種蠢蠢欲動。沒錯,這其實是披著電子樂外衣的搖滾樂。

專輯《The Pleasure Principle》的黑膠封面。(圖:Can Can)
專輯《The Pleasure Principle》的黑膠内頁與底面。(圖:Can Can)

這張 LP《The Pleasure Principle》是在一九七九年錄的,十首歌不超過四十五分鐘,每首歌名只有一個單字,有型有格又乾淨俐落。封套上的 Gary Numan 官仔骨骨,穿上棕色格紋的筆挺西裝,白色扣領襯衫,細長的淺棕色領帶,卻畫上黑色眼線和佩上耳環,以亦正亦邪的形象示人。

Gary Numan 完全捨棄了電吉他,取而代之的是那一波又一波的電子聲浪,簡潔而酷。其中那首 <Metal> 便有一直重複的電子節奏,簡單有力的鼓點,Gary Numan 在歌中親述一個機械人想成為人類的控訴,科幻情節倒是電子樂歷久不衰的元素。

Gary Numan如今仍不見疲態,音樂上更是逐漸朝向電子工業(與 NIN 的 Trent Reznor 惺惺相惜)。他也坦言厭惡當年大家給他的 Synth-Pop 標籤,亦討厭自己當年在《The Pleasure Principle》的唱腔,就是看以前的自己不順眼。的確, Gary Numan 現在的狀態更勝以往,在舞台上更是收放自如,這一切其實都源自於《The Pleasure Principle》的想像力,及那種發現新大陸的喜悅。


Can Can

可叫我罐頭或肯肯,但就不是康康舞。第一個 Can 是因為我愛沃荷的金寶湯罐頭,第二個 Can 則是我愛聽德國的 Can 樂隊。兩個 Can 加起來當然什麼都可以,但就不是罐頭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