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峽谷上的畫家兼歌作者 —— Joni Mitchell
- posted July 4, 2021
一首歌,是一棟房子,如果沒有室內設計,沒有家具擺設,就不過是一間空房子。設計與擺設,顯示了主人的氣質,流行音樂無不花俏喧嘩,爭相媚俗。一般歌作者(Singer-songwriter)則多選擇簡單簡略,素色淡妝,一把吉他走天涯。
不過,如果稍加留意,不是每個歌作者由始至終都堅守簡單簡略,卜老(Bob Dylan)從民謠投奔搖滾就是換個設計擺設,牛羊搭上癲馬(Neil Young and Crazy Horse)如虎添翼;還有一些另闢蹊徑,比如保羅賽門(Paul Simon)引入世界音樂,趨向多元;更多時候他們選擇的是含蓄的,比如鐘尼米朽(Joni Mitchell),單單只是吉他,就有超過50個不同的調弦法,一些調弦法就只為了一首歌,若不是說出來,知道的人不多。
鐘尼米朽對音樂細緻的要求當然不止於吉他,《The Hissing of Summer Lawns》(1975)錄音期間,整個錄音室都成了她的調色盤。專輯名字與鐘尼米朽親手繪製的封面畫提示的,夏日喧鬧的可以是蟬,也可以是肥大的蟒蛇,或者是權威的聲音,這專輯隱藏了一些多元的東西。

這專輯基本骨幹是吉他、鍵琴、貝斯、鼓和打擊樂,已經是她出道以來採用最多樂器的專輯了,不過每一首歌都各有取捨,間奏增添色彩的有 pedal steel、管樂器,還有鐘尼米朽經過特效處理的和聲,飄忽穿梭在裡邊。完全破格的是 <The Jungle Line> 一曲,樂器加上戶外採音拼貼剪裁,每一次的聽後感都兩級化。
鐘尼米朽不是一炮而紅的,她從非常純粹(又獨樹一格)的民歌,《Song To A Seagull》(1968)和《Cloud》(1969),漸漸轉入偏向旋律的流行,歌曲創作日漸變得容易消化。
回到《Ladies Of The Canyon》(1970),那是她的第三張專輯,跟接下去的《Blue》(1971)一樣,整體都非常簡約,鐘尼米朽兼顧吉他與鋼琴(與鍵琴),自彈自唱,偶然加入其他樂器點綴,只能說是稍微試水溫。專輯裡邊最大氣的歌曲 <Big Yellow Taxi>,拆開來竟然只是木吉他與打擊樂,連貝斯都沒有,真的是不良的典範(咳)!
《Ladies Of The Canyon》屬於鐘尼米朽的過渡專輯,裡邊歌曲大多數是鋼琴或鍵琴伴奏,比使用木吉他還多,有幾首歌流行起來,被高度傳唱,其他歌曲始終默默無聞,非常兩極化。在聽到原版的 <Woodstock> 之前,聽過 Crosby, Stills, Nash & Young 的肉緊翻唱版。維基說他們是這張專輯的精神支柱,也是部分歌曲的創作來源,鐘尼米朽當時或還是 Crosby, Stills, Nash & Young 其中團員 David Crosby 的女朋友吧?他們也給 <The Circle Game> 和音。

我對鐘尼米朽的第一印象是她進入流行的階段,從精選集《Hits》(1996)開始,後來聽過了她大多數的專輯,認為這精選集不能反映她的才情,前 3 張專輯的歌曲就只有 <Big Yellow Taxi> 被收錄。不過與《Hits》同時出版,還有另外一張精選集叫《Misses》(1996),是她幽自己一默,自覺個人的口味與大眾的差異,兩張精選集加起來,就會比較全面。不過也不竟然,她有一首歌叫<Both Sides Now>,可是要全面認識或介紹鐘尼米朽幾乎不可能,至少我知道我是辦不到的。她曾經說過,自己先是一位畫家,接下來才是一個唱作人。她的畫作怎麼樣?還是交給其他的有心人介紹吧。
鐘尼米朽歌唱事業的轉捩點,是《The Hissing of Summer Lawns》與《Ladies Of The Canyon》之間的《Court & Spark》(1974)。這是她第一張完全 full band 的作品,她找來了偏向 jazz fusion 的樂團 The L. A. Express 伴奏,音樂變得飽滿,曲風也趨向主流。《Court & Spark》專輯與其中的幾張單曲都熱賣,也相續登上了排行榜,The L. A. Express 與鐘尼米朽一起巡演,現場錄音雙唱片《Joni Mitchell & The L. A. Express – Miles Of Aisles》(1974)更成了她最熱賣的專輯。這現場錄音的選曲也可以當作截至當時 5 張專輯的精選,裡邊樂團伴奏與個人自彈自唱參半,觀眾反應同樣熱烈。這兩張同年一前一後出版的專輯,鞏固了鐘尼米朽歌作者一姐的地位。
隨後,她完全投入 jazz fusion,當時很炫,大多數粉絲也叫好,《Hejira》(1976)尚可,被大多數樂評定位為實驗的雙唱片《Don Juan’s Reckless Daughter》(1977)則叫有些人不敢恭維(我也是)。我認為 jazz fusion 是最乏味的爵士樂,有一次看到她於 80 年代的演唱會錄影,她跟一班樂手大汗淋漓,肉緊地又唱又跳,實在汗顏。
✱ 觀看 Joni Mitchell 1970年於倫敦一家電視臺的現場演出:

利光
馬來西亞少數實驗音樂人。實驗音樂廠牌 Herbal 創辦人兼執行總監;馬來西亞實驗音樂平台 Switch ON 創辦人兼藝術總監。多年來陪伴他的作品穿梭歐亞兩大州,不論是現場演出、裝置藝術、講座、分享會等等,舉凡與實驗音樂相關的活動皆曾參與。曾給報紙與獨立音樂雜誌供稿。